【爱但不宠】
父母对孩子的爱要建立在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前提下,没有了这个前提是很容易和孩子好好学习成为相反的结果。所以,父母对孩子的爱要理性、有节制,切不可溺爱,否则会成为孩子身心畸形的根源。
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父母把对孩子的照顾变成了溺爱,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家庭。在这些家庭中,父母的爱有点过分。他们被宠坏,被宠爱,目光短浅,顺从孩子的要求。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。父母永远不会违背孩子的需要和想做的事情,包括吃饭。一些基本的自力更生活动,例如穿衣,也是由家长安排的。
这种爱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似乎是不够的。他们从不批评或教育孩子的一些不良道德和习惯,并且倾向于保护自己的缺点。久而久之,父母用爱来促进孩子自私、任性、霸道、霸道、不情愿的行为和道德。如果任由这些不好的行为和道德发展下去,后果会让家长不堪设想。爱是有代价的,爱也会导致代价。我们希望全世界的父母不要让他们的爱伤害到他们的孩子。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爱而不是溺爱,那该怎么办呢?
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,才能爱孩子,不溺爱孩子:
首先,父母必须明智和有节制地照顾和爱他们的孩子。
一边要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真的爱她,让他们觉得家里很温暖,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欲望,也要让孩子多关心关心别人,逐步要求孩子们做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和能力范围内的工作。做家务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对工作的热爱和爱护集体的优良品质,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和自理能力。
其次,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请求。
人们需要帮助,他们是多方面的,而且往往是无穷无尽的。必须详细分析孩子的需求,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前提。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,很容易引发孩子过度的欲望,养成越来越贪婪的恶习。父母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,难免会引起孩子的不满,难以管教。当他们的欲望强烈而得不到满足时,他们很容易走上邪路。这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注意的。
第三,在家庭方面,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。
如果孩子要买一些有关于学习的书、复习资料、丰富生活的儿童书画以及生活必要的娱乐用品,一般家长应该能满足。如果家长有困难,应向孩子说明原因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,不仅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孩子身心健康,还要教育孩子节俭,防止养成挥霍浪费的坏习惯。
【严格但不严格】
关心和严格要求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和习惯的两个对立面和统一体。我讲了如何关心和关心,但这里是严格要求的问题。
父母对“严格”有不同的理解。有些人认为“严格”意味着“非常”。他们必须善待他们的孩子,但不要善待他们的脸。孩子只有害怕父母才能接受教育。有人认为“严”就是不听话就挨打骂,“不挨打就成不了人才”这句话很认同。这些理解是错误的,对今天的孩子采取这种做法是困难的。
如果孩子动不动就被打骂,孩子也不愿意接近父母。如果孩子远离父母,或者不敬不亲,更不愿意和父母说话,就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。至于打骂,体罚等行为不符合我们所谓的“严格要求”。每次都打骂孩子的父母反过来,不公正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,相反,孩子的情绪和灵魂被摧毁,变得冷漠、自卑、缺乏自尊,甚至因为他们不能离家出走。经不起父母的殴打和责骂。体罚孩子只是父母缺乏理性和无奈的表现,不可能达到严格要求的效果。
我们口中说的正确的严格要求,是根据孩子的水平和年龄,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作为前提的。如果“严格”是开箱即用的,它就会走向相反的一面。为此,家长必须遵循以下几点:
首先,家长对孩子的每个要求都要合理,根据孩子的真实情况,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。要求四岁的孩子尽可能地跟着父母走是可以的,但要求孩子跟父母走得尽可能快,走得尽可能远是不合理的。
其次,父母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合适,孩子通过努力才能达到。如果要求太高,孩子即使努力也达不到,会导致孩子失去信心,无法教育孩子。
三,对孩子的要求要清晰明了,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,应该怎么做,别让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。
最后一点,家长一旦问起孩子,一定要督促孩子认真去做。不能说算不上,或者可以做,或者可以做,但必须由孩子来做,否则是不可能的。教育效果。
父母关心和爱护孩子是人类的天性。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和行为的情感基础。没有这种爱,就没有教育,也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。但是,爱若不传授,不严格管控,自然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。的目标。因此,父母在教育孩子时,要注意关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,做到爱而不宠,严而不苛。